首页

湘女王上传最新不完整视频

时间:2025-05-28 09:46:51 作者:“湾区伶仃”号成功下水!大湾区将实现“吃鱼自由” 浏览量:96900

  5月27日,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“湾区伶仃”号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,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迈向“科技牧海”新纪元。

  8万立方“水下宫殿”:重新定义海洋养殖空间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深海养殖工船规模宏大,总长155.8米,型宽44米,型深24米,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。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,“湾区伶仃”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,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,拼砌成一个“水下宫殿”。通过挂设渔网,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,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,极大地丰富养殖类型。

  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,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,为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,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。“湾区伶仃”号建成后,可年产5000吨鱼,是大湾区实现“吃鱼自由”的重要来源。

  智慧中枢:打造智能化“渔旅”融合海上渔场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采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,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,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,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。该船还拥有两台3600千瓦的舵桨机,就像有了一双有力的“鱼鳍”,3.8米直径的桨叶能够让她自由遨游于湾区海洋。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搭载了高精度的GPS、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,可实时报告航行水域的位置,为养殖人员作提醒。

  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总经理 黄红宇:在“游弋”的模式下,“湾区伶仃”号能够依据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和鱼群分布情况,通过驱动螺旋桨运转,灵活调整航速、航向,精准找到适合养殖鱼群生长的水域。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还在各个养殖舱室内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和自动喂食系统,当局部海域水温异常或水质污染,“湾区伶仃”号可自动升高养殖舱室,减少水阻力,快速航行到理想水域,确保养殖鱼群安全质优。

  在静态养殖期间,“湾区伶仃”号还具备海上休闲功能,为游客提供垂钓、主题食宿等服务。

  (总台记者 魏星 郑澍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洞穴鱼类新增两个物种

中缅边境云南瑞丽:蜂猴夜闯国门 民警暖心救助

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加大吸引外资力度,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,放宽电信、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。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,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。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,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。(制作 刘鹏)

以科教兴国战略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

据她观察,与公司合作的博主和她们发布的“笔记”都有自己的吸粉方式,“虽然有个人风格,但总体带有‘励志’‘踏实’‘女性成长’等标签”。

《平“语”近人——习近平喜欢的典故》(国际版)在法国主流媒体播出

两幅国画长卷亮相千年古道北京路,既呼应了广州两千年历史,又借助北京路的平台,让更多市民欣赏、认识到广州越秀的历史文化魅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